乌丸人的阎柔、田豫辅佐,许攸就算惹出一些乱子也不会太大,自也不用太过担心。>
事前董虎就对幽州有些大致判断,但从分散弹压各城将士送来的情况来看,幽州百姓面临的困境比想象的要严重的多,在考虑了半日后,他向各城派了信使,要求各城有影响力家族、豪强们必须拿出家中一半粮食救济百姓,他们拿出的粮食中的五成算是凉州军借下的,一年内由军方还给他们,另一半则是他们献爱心救济百姓,董虎会对他们在战乱期间压榨百姓、趁机霸占田地的罪过既往不咎,而且还会为他们竖碑立传,将他们的爱心写入县志当中,若是不愿献爱心……那就别怪他不客气!>
与此同时,从亲随当中抽调数百将领、娃娃充当军中长使,清查各县家族在战乱期间霸占田地的事情,战前他们家族有多少田地且不论,若是趁着战乱之时趁机霸占的田地必须吐出来,否则就别怪他不客气。>
除了逼迫各城大族、豪强突出一些粮食、田地外,董虎又紧急向邺城送了封信件,另调五万兵马北上幽州。>
冀州遭灾百姓主要是袁绍的“坚清壁野”战略造成的,造成的灾区也只限于与凉州军控制区相邻的魏郡、清河郡、河间国,其余各郡并未采取这样的战略。>
魏郡、清河郡、河间国遭灾百姓高达百万,但三郡境内的兵马、俘虏、降兵就将近五十万,如此数量的壮丁一旦动手开挖避寒坑洞,速度是很快的,尽管冻土极为坚硬也能在半个月内挖出百万人避寒坑洞来。>
董虎自邺城北上蓟县的这段时间里,差不多也能挖出了足够避寒的坑洞,就算还有些不足,各城民房也足以安置得下,调动五万兵马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调动冀州境内的五万兵马还不算完,还要抽调十万俘虏充当辎重民壮,需要在寒冬之时运粮救济幽州百姓。>
从雒阳运粮进入冀州,从冀州运粮北上进入幽州,一站一站的分批次运输,要在最短时间里帮助幽州几十万百姓渡过半年饥荒。>
因时间缘故,董虎没有时间召集幽州各城大族商议,他董虎能等,各城富户家族能等,饥寒交迫的百姓不能等,只能先用军令、政令的形式下放到各城将领、县令手中,愿意配合的就前来蓟县议事,不愿意配合的……那就不用来了!>
董虎下达了军令,将领们一看发财的机会又来了,全都急吼吼奔赴各县,准备重演一次冀州“献爱心”之事。>
凉州军十余万大军杀入冀州,邺城几乎连抵抗都无就都投降了,冀州本土势力也躲开了凉州军的严厉打压,之后审配、沮授、郭图、逢纪、牵招分别担任冀州刺史、冀州别驾、安平太守、赵国太守、中山太守,除此外还有不少冀州本土名士担任冀州其他要职。>
冀州各家族看到董虎如此任命后,本能的就生出了骄傲、自大来,认为冀州还是冀州人的冀州,就算董虎是条过江龙,在冀州面前也要低头妥协,或许正因他们看到了董虎不愿意冀州出现太大的动荡,在面对上门讨要破旧避寒衣物献爱心时,各家族基本上都是一个样子,都是这个那个的哭穷,而登门的凉州军也很认同的附和,并未有任何想要逼迫的迹象,可还没过几日呢,大批兵卒就杀上门来,挨家挨户的抢,抢粮食,抢布匹衣物,抢各家族最要命的田地……>
因“献爱心”的事情,冀州无数富户家族倒了大霉,只有很少真正有爱心,或者比较精明的人躲开了凉州军的陷阱,大多数都损失了不少,这才有无数家族大冬天跑到邺城哭诉,而审配、沮授等人也都无一例外的被董虎狠狠敲打了一顿。>
董虎在冀州只是吞下了袁绍霸占的田地,各家族选择了低头投降,他反而没法子趁机动手了,但他也知道,只要冀州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