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应该看到叔父是如何身死的吧?”>
董虎轻笑道:“叔父不是没有拿出足够的诚意,造反的各路诸侯有不少都是叔父荐举任命的,可最后却都造反了,叔父更是死在了一向亲近的王允、吕布手中。”>
“呵呵……”>
“文若,不是咱不信你,而是你们与咱不同,看似低头妥协了,实则你们高傲至极,根本不可能看得起咱的。”>
荀彧欲要张嘴,董虎却摆了摆手。>
“你在雒阳停留了一些时间,应该能看到内阁六部的一些运作,咱相信,你心下肯定是愿意内阁六部存在的,相信任何一个文人士子都不会反对,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有机会执掌天下的权利,而且咱还准备用律法形式将此事确定下来。”>
“所以咱相信你说的话,相信只要辩弟重新登基,只要将内阁首辅交到你们手中,你们肯定会说服刘协退位,说服江南其他各路诸侯。”>
四百年的汉室养活了难以计数的世家豪门,四百年生养,四百年相互联姻,富户大族之间早已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董虎相信,只要让刘辩重新登基,只要让出内阁六部朝政大权,逃入成都的朝臣们一定会四处联络中原乃至整个天下富户家族,一定会形成一股强大政治风暴,会迫使着刘协、刘表、曹操、孙策低头,即便他们不低头,他们手下的文武,他们境内的各县也一定会有大量掌权者低头。>
战争之下不仅仅只是底层百姓倒霉,同样有难以计数富户家族被战争吞噬,凉州军扩张的太过迅速,短短七年内吞下了司隶校尉部、兖州、青州、豫州、徐州、冀州、幽州,虽然根基不稳,但明眼人都能看到凉州军已经势不可挡。>
富户大族没有这么傻,他们能够分清利弊,要不然《三国》刘表死后,整个荆州富户大族也不会集体投降了曹操,而且这样的事情在《三国》也是常态。>
汉朝的孝廉选官制度本身就是建立在对家族“孝顺”的基础上,自然以家族利益为先,在面临难以抵抗的大势面前,为了保存家族而向凉州军低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荀彧所说的那样,刘辩重新登基,内阁六部由成都朝廷三公充任,汉室就依然存在,低头的各个富户家族就成了向汉室低头,而不是向凉州军低头臣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一个个汉室忠臣!>
董虎心下一阵摇头,即便他心下不想让无数百姓因战乱而死,答应了荀彧的天真提议,凉州军文武也绝对不会答应,他也根本说服不了身后一群媳妇们,更何况,他是绝对不会答应守旧家族继续掌控天下!>
“呵呵……”>
董虎一阵摇头轻笑,又一拍大腿站起。>
“文若你心下很清楚咱是不可能答应的,但你应该明白,咱不想以一人之过而让天下百姓遭殃,这才将三公权柄集一人之身,并将天下治理权让给有能力大臣……”>
“呵呵……”>
“文若,你是聪明人,应该能看到咱放权意味着什么,就算你们今日向咱低头了,即便你们集体性退隐山林,未来朝堂上的二代、三代精英们也必然是你们这些家族子弟,道理很简单,因为你们的学问比咱不知高了多少层,你们培养出来的精英儿郎远比咱培养的孩儿更加优秀,选才选德之下,未来的朝堂上势必会是你们的天下,你又何必一再算计咱呢?”>
董虎摇头轻笑,荀彧嘴巴微张,但他也知道这种事情很难,尽管面前小子确实太过异类,可他身边还有一大群文臣武将呢,打生打死了这么久,哪里说“内阁六部”说送与他人就送给他人的?>
荀彧心下不知是什么滋味,一直都以为是天下最大的隐忧、叛逆者,却从未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