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逸科技招人,不仅看学校,更看第一学历,以及高考成绩,尤其是数学和理科成绩。
只要数学成绩高,理科成绩高,哪怕总分低一点,也能优先进入面试环节。
要的就是学习能力强+自律能力强+能肝。
其他工作,王逸不支持加班文化。
但是核心研发部门没办法,研发不加班,这不现实。
一天就8个小时搞研发,还没出点成果,下班了,明天继续,那研发周期遥遥无期。
相反,核心研发部门加班都是家常便饭,一天十个小时很正常。
没办法,每一项技术攻坚都是和时间赛跑。
像是10纳米工艺的研发,原本需要36个月。
但台积电为了追上三星,直接开始夜鹰计划,24小时三班倒,就是要把36个月缩短到24个月之内,赶超三星!
不过都等到工作之后在学,实在是慢了一点。
最好从学校里就接触到先进知识。
“不行,我得写建议信,让高校加大产学结合投入!”王逸有了打算。
推动高校改革的大话,王逸就不说了。
这里面牵涉太多,非一朝一夕可以搞定。
但星逸科技加大和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结合,定向培养,那没问题。
“子妍,你说如果我们和北航合作,成立半导体星逸班,定向招收理科高材生,定向培养,直签星逸半导体。”
“这些学生大一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大二学习先进理论,我们会派核心工程师去北航做讲师,传授给学生当下半导体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知识,进行定向培养。”
“大三开学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成绩,签合同分流,进入星逸半导体不同部门,签署保密协议,直接开始实习工作,接触先进制程的研发工作,在学习中成长,实习期开基本工资。”
“实习一年进行实习考核。第四年开始,考核通过的正式进入星逸半导体核心研发部门,实习考核不通过的,分配到其他非核心部门。”
闻言,简子妍美目流转:“这样的策略,实在是太好了,极大地缩短了培养时间。当下我们招收半导体应届生,大都是硕士生、博士生,入职后都要从头学习,培养一年甚至两年,才能算是个合格的员工,那时候很多人都三十多了,早已过了最有干劲的年头,后续发展只能说一般。”
“若是按照产学结合,从大二就开始传输先进制程,进行系统培养,大三就进入星逸半导体实习,大四就能独当一面。那时候他们才20几岁!恰好精力最旺盛,前途最光明,这对学生来说前途无量。也能更好地给我们星逸半导体添砖加瓦。”
“不错,这就是我最在意的原因之一。”王逸笑说。
国内的半导体博士,一路学习到三十多岁,大都是过时的制程理论,没多少意义。
还不如按照王逸产学结合培养出来的大二学生!
毕竟产学结合模式下培养的大二学生,学习的都是星逸半导体核心工程师教授的前沿理论,都是最新的体系,最起码能学40纳米制程。
这些可是国内博士都学不到,他们的老师都不会的。
比如今年九月份开始招生,那明年九月份星逸班第一批大二学生就可以接受星逸半导体资深工程师当讲师,进行前沿理论的系统教导。
教的最起码是40纳米工艺的理论体系,甚至部分是28纳米的理论体系。
这些东西别说其他高校老师了,连中芯国际的资深工程师都得拿着当宝,尤其是28纳米的理论体系。
当然,28纳米制程最核心的部分,还得是大三进入星逸半导体实习时才可以接触到。
至于大四,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