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来的,但要是釜山港丢了,那倭军就没有回家的路了,再加上之前倭军最悍勇的主力在忠清道、全罗道先后被歼灭,如今尚存的兵力大多都是在各地劫掠,没有和魏军正面作战,在魏军入高丽显赫的战绩下,要说他们不怕,那是真不可能。
--既然在光州已经退了一步,既然都是要回家,那为什么不再退一步?反正釜山港是一定要守住的,至于其他地方...就算了吧。
抱着这种心态,魏军才刚刚在蔚山外扎下大营,整个蔚山便已经人去楼空,倭军将最后的三万兵力集中到了釜山港,主动放弃了外围城池,像极了一堆抢够了想回家的强盗。
面对这种情况,杀气腾腾挺进庆尚道的魏军们都感到有些茫然,然而遥控指挥着全军的黎盛却丝毫不意外,他了解倭人,知道倭人最擅长打两种仗--一种是摧枯拉朽的顺风仗,还有一种则是见不到活下去希望的必死之仗,而像眼下这样,看不到赢的可能,又抢得比较赚,那么对于集结到釜山的倭寇来说,最要紧的事情便成了回家。
而黎盛之所以笃定倭军会选择退到釜山,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一条不起眼的消息,从倭国送到了他手上。
大魏定远元年六月,倭国关白源本义,在高丽战事不利时,从京都悍然出兵,直接讨伐了两位想要朝他这个一力促成会盟入侵高丽元凶发难的诸侯,而在那场仗里,源本义的军队拿出了许多只有魏国才有的装备,导致那两个诸侯几乎无力抵抗,便被源本义剿灭,一时间倭国诸侯人人自危,除了调动兵力联合起来对抗源本义这位关白以外,最紧要的事情便是将还活着的入侵高丽的军队召回去。
说句实话,也就是黎盛从徐缙那儿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不然对于源本义这种前线还在打仗后方就起内乱的行为,他也是看不懂的,然而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将这三万想要回家的倭寇彻底歼灭的机会。
如他所想的那样,倭国对于内乱的消息封锁得很严密,几乎所有诸侯都派了人前往高丽,传达了一道命令:立刻带着抢掠的物资、奴隶全线撤兵!
这下完了,魏军来势汹汹,后方家里起火,原本就因为织田信虎死去而变得一盘散沙的倭国联军这下子是真的没了战意,对于他们来说,眼下这个点死掉才是最亏的,所以整个釜山港都表现出了要死守的架势,也幸好魏国的海军人数不多,尚不到万人,虽然在海面有极大威慑力,但却不能强行登岸,于是在六月二十八这一天,当魏军完成外围的清扫兵围釜山时,场面一时间便僵持下来了。
倭军想退,但海面上有魏国海军,退不了;魏军想打,但奈何倭军似乎打定了主意不出战只死守,简而言之就是反正打不赢,索性不理你,看你们能怎么办?
三万倭寇窝在釜山死活不出来,这下黎盛也没招了,只能命令大军强攻,然而釜山作为高丽最大的港口城池,防御森严,更兼倭寇不像高丽军队那样废物,登陆了之后就在此地修建了大量营寨、防御工事,魏军火炮虽利,但面对一帮没了退路只能死守的倭寇,也实在是打不进去。
到了六月底,这场战事就已经快半年了,北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要打起来,对于黎盛来说,也许现在他比那些高丽人更希望这场战争能快点结束,然而倭军在釜山修建的营寨多半依山而建,一路从釜山港延伸出来,互为倚靠,不但高,而且陡,云梯架不上,弓箭也射不到,火炮虽然有效果,但面对石头搭起来的防御工事,杀伤实在有限,加上倭军打定主意死守,魏军连着仰攻几天,也毫无建树,只能收兵回营。
没办法,只能硬爬了。
于是从六月二十八日开始,在炮火的掩护下,魏军开始爬山。
二十九日,魏军爬山,被击退。
三十日,魏军继续爬山,死伤惨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