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宁随到汉中时已经八月初了,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此刻的长安大军云集,数日前钟会已经下令诸葛绪、邓艾部、师纂等驱兵向前,刘钦由子午谷进发,合计五路大军!>
钟会亲帅十万大军驱兵向汉中,可临行前他却调动了行军顺序>
“钟邕,此行你为后军,与句安同领粮草转运之事!”>
“喏!”>
临行之时,钟会交了一个锦囊给钟邕,小声说道>
“长安之事,便全部交托给你了!”>
“若是句安拒不应命,便将此物转交给他!”>
“还有,你既殿后,临行前将这两个锦囊分别交给刘仲雄和梁王!”>
钟邕虽只是钟会养子,但平日里对钟会唯命是从,因此后勤粮草之类的交给他最安全。>
至于诸将也不会有太大意见,因为还有李胤这位大佬坐镇长安总理粮草之事!>
而让句安跟着一起负责,大家更没意见,这小子就是个降将,还想跟着去前线分润功劳?做梦去吧!>
钟会则是看中了他没和司马氏勾搭在一起,才将他放到长安,可这就愁坏了句安!>
‘钟会竟如此谨慎!希望大将军那边收到我的密信做了准备,否则...’>
句安投降魏国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是在弹尽粮绝之下无奈投降的,他恨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费祎!>
如果不是费祎限制了姜维兵力,他也不会被抛弃!>
费祎一死,他可是一年又一年的南望王师,他的家族老小尽在蜀中,他也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回到家中,和妻儿团圆。>
‘我能做的都做了,现在就看各位的了!’>
句安和钟邕两人殿后,暂时留驻在长安附近,调度物资转运。>
代理京兆太守的刘毅很快便收到了钟会的锦囊,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封信件,只见抬头便写道>
“仲雄兄亲启,今少帝践祚,权臣在侧,实乃我魏国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句话映入刘毅眼帘,却直冲他的大脑,心中便只有一个念头>
‘钟会大胆如斯乎!’>
这东西拿在手上就是烫手山芋!>
刘毅马上便想到烧了它以防万一,但是他的忠心还是让他忍住了。>
平复了一下心情,刘毅继续往下看>
“...今大将军名曰伐蜀,实欲篡逆,不过是携滔天大功行鬼祟之事,司马氏父子三人,皆以鬼蜮伎俩攫取名位,既无德行,如何正天下人心?”>
这也是刘毅所忧虑的,上位者不崇德,下位者如何会从,若无德行约束,天下岂不是又要归于混乱?>
“会弱冠而受大将军爽征辟,起家秘书郎,更迁尚书郎,嘉平元年,帝车驾朝高平陵,会亦从行!”>
“高平陵之事,会乃亲历者!”>
“时爽听闻(桓)范言,已有心动,可(曹)羲等不纳范言,还以为司马懿德高长者,定会公允行事,谁知司马懿指落水为誓,却自食其言!”>
看到此处,刘毅才搞清楚高平陵的内幕,想想也是,曹爽作为‘首恶’怎么可能一开始想到的便是投降?原来他的兄弟几人才是投降派!>
他们定是以为首恶认罪,其余人等不会追究,这也是世家经常多头下注、左右摇摆的原因,可谁知司马懿却是一锅端了!>
洛水之誓的背盟确实影响很大!>
刘毅感叹之际,又看到>
“后会历机密十馀年,尽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