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其中以齐万年、李特、蒲兴汉为首的几人倒是都对答如流>
“将军,我等今日所求不过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日饱腹而已!”>
李特闭口不提纠集兵马的事情,钟会也没追着他不放。>
不过州、郡高官可不这么看,他们追问到>
“那为何劫掠李氏、封氏...等财货,他们与你无冤无仇....”>
钟会赶紧提醒>
“是‘冲突!’”>
李特强装悲痛,硬是挤出几滴眼泪,刚要解释,一边的蒲兴汉却嚎啕大哭了起来>
“将军,我等冤啊....”>
“....”>
说的是绘声绘色,声泪俱下!>
关键是钟会佐吏刘毅手持了一大堆各族不轨的资料!>
杀人掠货有之、奸淫掳掠有之、甚至还有个别的有通蜀嫌疑!>
这东西要是上报朝廷,直接就能做成铁案!>
堂内的李胤、卫瓘、杜预、诸葛绪几人看的脸色发黑!>
最主要的还是其中证据大部分是真的,而他们心里都有数!>
马隆甚至在一边说道>
“我等还有人证,是否需要当庭审讯?”>
李胤还没有所决定,诸葛绪就赶紧摆手>
“无需审讯了,此事既然平定,那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说完他才想到什么,赶紧对着钟会、李胤、卫瓘、杜预几人询问>
“几位以为如何?”>
显然诸葛绪也不干净!>
如今正值伐蜀前夕,李胤作为实际上的一把手,自然不愿意闹大,可是有人却不依不饶>
“州、郡高官多有牵扯其中的,我认为他们大部分已经没有资格继续履职了!”>
刘毅的话不无道理,他本人就认为此时的人才多是靠家世门第,根本不懂治理民事!>
他认为九品中正制只是权宜之计,这种制度造成权贵子弟不屑学习,寒门之人上升途径被锁死,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要治理关中,就要肃清关中官场!>
刘毅拿事实说话,钟会又在一边帮腔,诸葛绪则是高高挂起,李胤没办法,只得革除掉几位高官!>
钟会也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对着李胤说>
“如今州内高官空缺,宣伯和我联名上书,请朝廷拨下贤才辅佐我等才是!”>
“士季说的有理,会后我便草拟文书!”>
钟会如此安分的举动倒是让李胤生出了些好感,不过他的下一句话又让李胤有些左右为难了>
“如今京兆太守(司马翼)处于病中,不能治事,不如让仲雄(刘毅)暂代京兆之事!”>
说实话,刘毅清正刚直,根据李胤的了解,此人属于朝廷正常征辟,不会那么容易被钟会蛊惑。>
且李胤相信,相比起钟会,刘毅更加忠心魏国!>
因此他觉得让刘毅来代理京兆太守是没问题的,可他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于是把问题推给了诸葛绪,毕竟此人才是雍州官场明面上的一把手!>
诸葛绪倒没那么多疑问,直接拍板>
“仲雄之名,我早已知之,以其代京兆太守应是没问题,此事便由我上书!”>
诸葛绪不是司马昭的人,也不是钟会的人,但是如今把柄抓在钟会手上,他自然要表明态度。>
钟会见目的达到,自然是皆大欢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