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朝堂关于交州之事讨论的热火朝天之时,位于乌程的孙皓,也在和周处、吾彦等人也在议论。>
“想不到汉国此行出兵不以攻战为首,反以仁义临交!”>
“汉主太过仁、弱矣!”>
“若是让我来,便直接出兵便是!”>
孙皓虽然是吐槽刘禅,但是在场两人都知道他说的是孙休仁、弱,不敢直接出兵平交!>
周处听出来了,于是说道>
“若我为大将,定如大王所说直接征伐交州!”>
不过说着说着,他语气一转>
“汉国以平交州之功换建平郡的做法我倒是很佩服!”>
“交州之事表面是以大军可平,可若是如朝堂诸公所为,以三言两语议定,以一郡之地换数千兵马出手,何乐而不为呢?”>
“如此,便有更多精力向北,而非陷入南征!”>
现在的周处虽也是个游侠气的汉子,但比起孙皓来说,还是更懂征战之事!>
见周处偏题的评价起了吴国的做法,吾彦这才开口说道>
“不错,汉国此举,颇为明智!”>
“在不影响两国邦交的情况下,得到了出川伐魏的第二条路,同时又让我国以最小的代价平交,可谓一举两得!”>
失去了建平郡虽然难堪,但只要西陵、夷道、佷山等县在,汉国想要伐吴依旧处于尴尬的境地!>
孙皓在与两人的辩论中次次都能获益匪浅,他醒悟的说道>
“原来如此,关键便在于钱粮耗费等代价!”>
“我国的重点依旧在淮南、襄阳等地!”>
“朝廷以最小的代价伐交,是为了北方防线稳定!”>
清楚了两人用心的孙皓突然想到一事>
“今朝中有意征辟有才之士以之治理交州!”>
“孤看子隐、士则皆有大材,不如举谏两位入朝?”>
虽是疑问句,但孙皓却肯定的看着周处、吾彦!>
周处想了想,没有拒绝,他虽然很多种办法做官,但不想拒绝孙皓的人情,毕竟他还是很欣赏孙皓的!>
吾彦却出乎意料的拒绝了孙皓的好意>
“如今我为大王幕友,应以辅佐大王为主,在朝为官非我本愿!”>
这不是吾彦矜持,寒门出身的他当然希望获得做官的机会,但是作为孙皓幕友,他又必须确保孙皓周边有信得过的人!>
吾彦的话让孙皓十分感动,他当即就上表吾彦为王府中尉!>
同时向左典军万彧推荐周处!>
虽不是试探两人,但孙皓却对两人做了一个评价>
‘周处已服膺,吾彦为我臣!’>
孙皓的私人信件很快到了万彧手上。>
“乌程侯荐贤才?以吾彦为王府中尉?”>
如今的万彧在朝廷位虽不低,但是在濮阳兴等人的笼罩之下,依旧处于小透明的处境!>
以此人出身而言,在朝廷来说不算高,其父万弘,在嘉禾四年(235年)才官至南昌尉。>
但他也是有野心、有才华之辈!>
如当今朝中濮阳兴、张布等掌权之辈,皆非大族豪门,甚至如丁奉之辈也不过寒门小姓!>
自孙权晚期,到如今的孙休,吴国的皇帝要么倚靠宗室大臣,要么依靠亲自提拔的寒门人才。>
三吴世族多外镇为官,如陆抗、陆凯之辈,一个镇西陵,一个督巴丘。>
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